Nogier 耳穴頻率說明  (7個具體頻率) 

在1970年代,保羅·諾吉爾(Paul Nogier)通過使用RAC(反射測試)發現了不同頻率與皮膚各個部位之間的生理對應關係。通過使用二極管發出的光進行赫茲調整來刺激皮膚,他發現耳廓和身體的某些部位對特定頻率的反應相同:

A = 2.28 Hz,基礎區域,代表同化作用

  • 刺激細胞工作
  • 抗炎作用
  • 抗水腫作用

B = 4.56 Hz,營養和吸收區域(新陳代謝)

(1) 刺激:

  • 營養功能
  • 細胞間交換
  • 細胞凝聚
  • 免疫效果

(2) 抗過敏作用


C = 9.12 Hz,動力區域,代表運動

 刺激功能:

  • 運動
  • 肌肉收縮
  • 與激動和拮抗相關的功能
  • 與多巴胺分泌相關的功能


D = 18.25 Hz,聯絡區域,代表身體左右兩側的連接

  • 刺激半球間纖維,導致與對稱和側向性相關功能的刺激
  • 作用:運動活動、行走、姿勢
  • 作用:語言、情緒、注意力、記憶、時空定位


E = 36.50 Hz,分布區域,代表皮層和軀體之間的傳輸

  • 刺激脊髓
  • 止痛作用


F = 73 Hz,皮層下區域,代表本能組織

  • 刺激中央灰質核
  • 療癒,抗抑鬱作用
  • 調節下丘腦和食慾

G = 146 Hz,皮層區域,代表心理組織

  • 刺激大腦皮層
  • 治療心身障礙
  • 治療慢性疼痛
  • 癲癇的輔助治療